后勤实业发展中心2002年工作总结
一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2002年是后勤社会化第二轮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党政班子实施组织领导后勤工作的第一年。在这风风雨雨、红红火火的一年中,我们在学校党委、主管校长的正确领导和直接指导下,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下,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立足学校、服务学校、走出校门、走向市场,跨出了可喜的一步;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干部职工的危机感明显增强;后勤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国有资产得到了增值、保值。新项目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了明显增加;后勤职工福利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一、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前三年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的成果是解决编制、体制。即撤消学校总务处,成立后勤实业发展中心,在组织领导指挥系统方面属于双重领导,即一方面仍然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接受学校领导,因为我们学校属于“联办”性质,所以同时接受高校后勤发展中心相关业务的指导和领导,在经费的使用上,由原来的行政经费下拨转变成项目经费下拨招标,从2002年开始,主要明确甲乙双方共同职责,双方围绕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中心,制定规范的合同契约,明确乙方必须通过合法经营,文明服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履行和维护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后勤中心内部来说,重点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人事制度的改革,关键是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观念的教育与转变。今年以来,一方面成立组建了人力资源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对“中心”下属部门人员的调配,另一方面着重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思想的统一。日本企业家士光敏夫曾说过:“使企业成立和发展的中心是人,没有人就不可能成就事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说这是高校后勤在用人问题上的通病,年龄老化、文化偏低、技术一般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高校后勤面对的消费群体和服务市场恰恰又是标准要求高、技术要求精。要解决这对矛盾,如果保持原状,显然是不可能的。鉴于这样一种认识,今年上半年采取了两大措施:
(1)筑巢引凤。年初根据后勤工作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
综合办公室的作用,积极地与有关部门联系,通过上网经过笔试、面试、试用、录用、逐年签订合同的方式,在社会上引进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管理水平的人才充实到后勤有关岗位。虽然双向选择正式录用的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对提升后勤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后勤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危机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2)减员调整。在对外招聘、引进人才的同时,对原有后勤职工
队伍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在认真仔细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划上年龄段,制定用人标准,对一些不能在岗位上继续从事工作的同志进行了整顿,作辞退处理,并且腾出一些岗位,让在编职工上岗。与此同时,后勤实业发展中心创造10个左右的岗位,安排调整在编职工上岗。据统计,不包括新增项目,精简人员达50人左右。
(3)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
着重抓了二件事,一是重申了关于职工福利的审批权。明确规定,学校工资和系数工资一块,原则上不变,但对效益工资这一块根据贡献大小、责任大小、技术含量高低,由部门经理发放;二是进行工资改革方案的前期工程调查研究,制订多种分配方案,反复讨论、反复论证,既参照兄弟院校工资改革方案,同时又根据上外特点,既按照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同时又要兼顾公平、确保稳定的原则。工资改革方案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在年底或明年适当时间实施。
二、积极争取校内外市场,不断壮大后勤经济实力
高校后勤有着得天独厚的稳定市场,常规项目固定,消费市场 固定,但是教育特性所致的校内市场又是一个持续不连续、常规不常态的特殊市场。所以,后勤要发展,要壮大经济实力,必须走一条适应教育规律,立足学校、服务学校、走出校门、走向市场、争取更多的校内外经营分额,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的道路。
(1)争取校内市场。今年我们根据国资办与后勤实业发展中心签
约的二○○二年校内项目,严格按照服务标准,各部门狠抓落实,提出了“以优质服务争取校内市场”,提出了“主动出击,不要被动挨打,随叫随到,不叫也到”的服务承诺,积极推出特色服务、现场服务、保驾服务、星级服务、承诺服务、一条龙服务,全方位服务等,以良好的服务,高超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让学校选择我们为其服务。今年在校内这一块争取到三个经营服务新项目(生活区门卫、大连路校区垃圾箱、松江校区绿化项目等)。
(2)争取校外市场。一方面巩固和发展了浦西附中食堂和通用公
司汽车班车业务项目,另一方面接管了松江食堂,同时利用学校现有场所,开设电话超市,接管钟山中学食堂,专家楼锅炉改造成宿舍,浦西附中地下超市,油印业务,松江小商店,与社会企业经营开发了三个连锁超市新项目。
三、完成今年几项重大任务
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生活区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后勤实业发展中心组织了近300名后勤职工连续一个星期左右时间对宿舍环境进行了清理和整顿,得到了“后勤职工特别能战斗,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队伍”之光荣称号。
二是在二个月的时间内对松江校区食堂进行了改造和装修,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食堂环境得到了师生的赞誉。
三是组织有关同志参加编写了一本《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战略研究》,最近又在准备出版一本教育产业案例评析书。
四是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后勤实业发展中心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安排了后勤干部员工参加英语、电脑等知识的培训。
四、存在问题:
高校后勤要生存、要发展,主要是缺少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然而根本的问题在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有的职工怕脏、怕险、怕累,冲锋在后,享受在前;个别职工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成了“老油子”;还有些人知识结构有限,不注重学习、“充电”,结果派不上多大用场,成了闲人;有的部门经理对这些老职工使唤不动,奈他不得,只好绕道走,把老人养着,而聘用新人造成“临时干”老职工看,加大了运营成本;甚至还有个别同志不服从领导的工作分配,强调个人的这个困难,那个困难,应该给我工作,应该给我吃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算,对引进人才认为是抢了饭碗。这些现象的存在,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应该看到我们后勤“中心”领导以及部门的经理们对后勤改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在组织教育职工时缺乏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同样在中心的领导下,有的部门人数之多,点多线长面广,而且项目不断向外延伸拓展,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员进行调整岗位,在分配方面也时常发生时高时低,有高有低,而后勤员工能够愉快服从,真诚理解,相互补充,齐心协力;相反有的部门人数不多,规模一般,为福利待遇,为工作岗位的调整安排发生矛盾,或者说领导的意图很难理解和执行,这些情况应该值得在座各位认真加以思考。从原则来说,体现了一个部门领导的思想水平、工作方法、水平问题和部门凝聚力工程整体素质问题。
2002年后勤实业发展中心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后勤实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后勤中心)2002年财务结算工作已告一段落。现将一年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分析如下:
一、概况:
后勤中心截至12月31日在编人数为493人,其中长病假4人,与2001年同期在编408人相比,绝对人数增加了85人。如剔除2002年新增松江食堂97人、新招聘技术人员6人,02年按同口径人数为390人,比01年减少16人,其中校舍服务员减少11人,物业维修卫生绿化减少16人,专家楼减少1人,饮食服务部减少6人,而车队、小别墅、办公室、综合服务部、经营服务公司分别因项目增加而增加了18人。
2002年全年营业收入2659.67万元,比01年的2163.19万元增加了22.95%,人均劳效02年为5.39万元,而01年为5.30万元。
由于费用开支的增加幅度较大,营业成本也较01年增大,故02年度净利润比01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了68.58%。(详细数据见表一及表一附件1、2、3)
二、财务帐况分析
1、费用开支情况分析
02年费用开支增加由度较大的项目主要有三大块:
(1)人员工资及职工福利:a)由于在编职工增发双薪及调资原因,增加开支35.4万元;b)因劳动局政策规定临时工最低收入必须达到535元/月,对300多名临时工进行了调资,同时增加了新招聘人员以及松江食堂人员,临时工工资(不包括奖金)增加开支47.75万元;c)因为劳动局对加班工资及加班日的计算均有明文规定,02年调整了职工加班费标准,加之02年突击性任务较多,故加班费、奖励支出增加开支30多万元;d)按照校党委要关心老同志的要求,02年多次组织老同志外出参观以及发放慰问品等8.3万元;f)增加职工工作餐费11.94万元;
(2)交际应酬费用:年初,根据后勤工作的特点,对过去不曾明确过的招待费用标准作了明文规定,尽管各部门均未超标或者说基本符合实情,但此一项开支就增加了51.55万元。(各部门交际应酬费使用情况祥见附表(二))
(3)其他项目的增加:
a)增加外劳力管理费0.7万元;扣缴新聘人员“四金”3.77万元;
b)对小别墅投资22.96万元;
c)上缴附中食堂管理费29.16万元;
d)增加机器设备后增加了折旧费开支21.07万元;
e)松江食堂摊销开办费4.3万元;
f)办公室装潢整修费用5.34万元;
g)编辑出版《后勤社会化战略研究》一书开支9.93万元;
h)出国1人、香港2人考察费4.87万元;
i)后勤干部手机费1.04万元;
j)聘请后勤顾问1.08万元;
k)上缴学校食堂水电费10.7万元;
l)上缴学校生活区水电费8万元;
m)上缴专家楼折旧费31.7万元;
n)卫生费(清洁工用具)增加2.8万元;
o)松江食堂添置厨房工用具25.5万元;
上述15项新增项目共增加开支182.92万元。
2、下拨经费开支情况:(略)(祥见附表三)
3、2002年投资情况:
后勤中心党政领导十分重视企业的发展,在投资项目上有较大手笔。一年中,总投资额为328.37万元,其中分为二块:一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二是改建改造工程的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231.2万元
a)车辆2辆55.5万元;
b)配置电脑6台、空调39台等26.60万元;
c)厨房设备145.38万元(其中松江食堂94.364万元;松江餐厅43.04万元);
d)新建电话超市3.72万元;
(二)改造改建工程项目有97.16万元
a)搭建美食街洗菜间8万元;
b)学生食堂改造2.86万元;
c)附中学生宿舍地下室改造成学生超市开办费1.97万元;
d)松江餐厅开办费33.24万元;
e)接管松江食堂开办费37.58万元;
f)专家楼锅炉房改造成学生宿舍造房款12.24万元;
g)专家楼学生宿舍开办费1.27万元。
4、财务状况指标分析:
后勤中心是准企业单位,基本按照企业核算的方式进行运作,故十分必要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划清经济责任,合理评价企业的工作业绩,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对三个指标的分析,还可以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寻求措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行良性运行。然而,由于后勤中心是个不完整的企业,有些指标的科学性有待探究,故仅供参考。
从指标分析情况看,02年财务状况较01年略微逊色,有待来年继续关注,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业绩。
三、建议:
综上各项分析可见,2002年经营情况总体良好,但由于费用开支较大,造成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然而,利润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本科生住宿费减少了近60万,生活区学生宿舍因为扩招了研究生使床位相对减少,这一情况将继续影响2003年的收入。而“申强”住宿的本科生如不搬回学校还将透支房租。
其次,在2003年的经营过程中,开源节流必须同时引起重视。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服务项目是主要方向,但是投资的可行性的预测值得关注,以避免经营亏损。
第三,因为国家政策规定,加班的费用以及临时工的工资待遇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相对企业而言人员成本大大增加,从严掌握和控制加班费的开支十分重要。对外来劳务工的使用,企业已承担了相当数额的费用,但住宿费、用餐费等费用该收的还是应收,可根据目前的实行情况,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抵冲部分开支。
第四,在购置家具、用具、设备的问题上,建议设有专门部门进行计划、控制采购,以避免盲目购买,闲置设备,浪费资源,根据后勤中心部门多的实际情况,作统一调整、调剂使用,节约开支。
第五,完善对部门经理招待经费的使用。重申、强调经费的使用范围,控制、节约使用交际应酬费。
计划财务部 黄 伟
2003-1-20
后勤经营情况对比表(表一)
2002年12月
单位名称:上海外国语大学总务处
行政领导:沈耀忠
制表:黄 伟
附表1
2002年度营业收入对比表(万元)
附表2
各部门经理招待费用对比表(万元)
附表3
各部门2002年度费用提成情况表(万元)
2002年经费使用情况对比表
2002年度费用开支对比表
“三个代表”指引方向 后勤改革见成效
――上海外国语大学后勤实业发展中心改革纪实
上海外国语大学生作为上海首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试点院校,在三年多的改革进程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倾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在物质上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后勤持续发展力,积极参与竞争、争取扩大校内外经营份额;在精神上保持良好传统、大力提但是理论创新,转变传统观念、全面推进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在管理上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服务质量体系,后勤改革在各方面均有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加大投资力度 增强后勤持续发展力
积极参与竞争 争取校内外经营份额
随着原总务处从学校剥离,经费上不再由学校向后勤直接拨款,而由原来的行政拨款转制为项目招标。后勤必须自筹资金,实现自身增值。要生存,求发展,不找校长,找市场,这是唯一的出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效益原则,它要求投资有较好的回报。然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只讲投入,不讲回报,这使得后勤设备老化、落后,更新周期长,因此服务质量也长期处较低水平。实施后勤改革后,后勤实业发展中心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勤中心抓住机遇,确立了以松江校区为改革主改方向,近年来投资近200万元,扩大了餐饮业规模,改造和增加了基础设施。据预测,在今后2-3年内会有较大回报。去年,后勤中心又自筹资金5万元,在虹口和松江校区分别建造了电话超市,当年即收回成本,同时也妥善安置了正式职工的岗位。去年暑假期间,投资近20万元,在专家楼建造了120平方米的简易房,安排了上海财大进修生及其他人员住宿。
后勤社会化势必意味着竞争的激烈,社会企业与高校后勤共同抢占高校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相互竞争,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并不断提升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我们适当开放校内市场,引入社会上的服务企业参与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了竞争机制,营造了市场氛围;同时也鼓励校后勤各单位在服务于学校师生的前提下,走出学校,积极参与竞争。运输服务部是为后勤中心创造经济效益的“大户”,近几年创造出50―60万元的利润,为壮大后勤经济实力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他们从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在为师生提供安全、可靠、舒适的优质服务,树立后勤车队良好形象的同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始终坚持“以信誉求市场,以服务争效益”的宗旨,争取到了为通用汽车公司员工上下班的接送任务,与上海其它学校、旅行社等单位也建立了牢固的业务关系。如此以外养内,缓解了校内用车量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的经济压力,使服务与创收两不误。校后勤实施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中心始终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实行低成本扩张、滚动式发展。后勤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范围,突出工作重点,如饮食服务部以办好餐饮业为主,同时开辟商业网点,开办小超市,增加糕点供应网点;运输服务部以抓好运输服务业为主,同时开辟校内外汽车修理项目;校园物业管理部以抓好校舍服务为主,同时开辟绿化市场、电话超市以及会务安排等业务;接待服务部以抓好接待服务为主,同时又开辟了供水市场、养鱼钓鱼等项目;经营服务公司以抓好经营服务项目为主,同时开辟青年教工宿舍管理收费项目等。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发展,这是校后勤中心今后发展的方向。抓住市场机遇,及时拓展规模,这是与时俱进、做大做强上外后勤实业的有力抓手和最好体现。
保持优良传统 不懈追求与时俱进
转变传统观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后勤职工在文化层次、技术水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人员年龄老化,管理水平与经营开发能力也不高,但是他们依然有很大的潜力,他们身上的那种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不尚空谈、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充分肯定和发扬光大的。在肯定和继续弘扬我校后勤干部职工优良传统与作风的同时,我们并不固步自封,而是虚心学习兄弟高校后勤企业的成功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的创新”。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从高校后勤目前的体制、机制的现状以及制度变迁和所遇到的改革深化状况来看,要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服务的理论创新体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经营理念的创新
高校后勤过去习惯于计划经济体系,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经营理念上来一个大革新,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校后勤改革特性的经营理念和心智模式,即彻底打破“吃皇粮”、“大锅饭”、“人浮于事”等旧习惯。这种革新是对原有观念的革新,是价值观与行为取向的重新塑造。
校后勤实业发展中心致力于以最小的成本,赢得效益的最大化。虹口校区的生活区电费原来是配给制,固定电量,不足补足,用电量居高不下,现在改变了计费方式,采用划卡计费,超过用电量,自动切断电源,重新缴费后,重新送电。这样,学生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出门关灯,学校用电量也降低了。
2、服务理念的创新
一个企业要想在对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除了管理到位、经营理念创新等因素外,注重优质服务也是法宝之一。在高校后勤服务这个特定的市场中,后勤工作中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越来越趋向于一致。因此,应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的观念,为师生提供一个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并让师生满意。
3、组织机构的创新
所谓组织机构,就是围绕一项共同目标,选择企业的组织形态所建立的人事结构,并对结构中全体人员指定职位、明确职责、交流信息、协调工作,在实现目标中获得最大的效率。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作为高校后勤实体,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是精简效能,保证经理对经营管理活动实行统一的指挥,同时要适应后勤发展需要,形成系统管理,实行专业分工与协作相结合。
后勤转制的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在后勤职工从“单位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其新旧观念的冲撞是不可避免的。校后勤中心党组织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起职工积极投身改革的热情,主动参与了“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新局面的营造。通过思想工作,后勤干部职工认识到:改革是一场革命,也关系到各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虽然觉悟有高低,能力有大小,只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就不会丢饭碗。通过思想工作,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等、靠、要”转变成“争、创、闯”;从站着为教育科研服务和后勤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认真热情的态度和优质的各项服务来赢得师生们的认可和称赞,主动靠前服务的意识强了。后勤中心党政领导也想方设法为职工做实事、办好事,开展了“凝聚力工程”,具体体现为五个主动:即职工生病住院,主动探望;职工家属生老病死,主动慰问;职工生活有困难,主动关心;职工家庭发生矛盾,主动调解;职工住房紧缺,主动向领导反映。这五个主动充分体现了后勤中心党政领导的人性化管理思路。
后勤职工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三多”,即年龄偏大的多,低学历的多,工作经历单一的多。这在客观上已成为制约后勤实体经济长效发展的因素。因此,围绕改革的目标,开创有效的职工学习教育、阶段性培训的新型模式和方法,增强实体经济的长效发展,就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大办各级职工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向的技能。”根据这一精神,同时为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的需求,去年10月底,我校成立了后勤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管理与技能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增强我校后勤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目前,已开设了英语和计算机培训班,领导干部和职工纷纷踊跃报名,学习的热情一浪高于一浪。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
发挥主动能动 提高服务质量
在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下,高校后勤劳动力的配置有不尽合理之处,采用的方式也多为组织安排这种单一的岗位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人设岗、用非所学、用非所长、忙闲不均等现象,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职,后勤中心组建并成立了人力资源综合办公室,一方面保证了用工规范化,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各部门之间联系的纽带作用。
后勤社会化改革前,后勤各部门如人员不足,都是自行用人,人员很难控制和掌握,管理起来也相当混乱,自从成立人力资源综合办公室后,由各部室上报岗位所需人员名单,统一由办公室负责招聘把关。通过逐步理顺劳动关系,调整了人员结构,减少冗员,人力资源得到科学的配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就是后勤人的变革,人是改革的主体。所以,高校后勤系统的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结构及其使用状况如何,对后勤实体的经营水平与发展,对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后勤中心本着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的原理,首次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从社会上引进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管理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后勤各部门重要岗位,为后勤用人机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办法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而且使后勤原有职工的危机意识增加了,他们主动要求进修、培训,希望通过培训充实知识,提升能力和水平。
后勤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为师生员工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日常必需品及技术保障服务。改革后的高校后勤,将“有偿服务”作为后勤转制的切入点,而“服务”作为后勤工作亘古不变和赖以生存的主题不应动摇的。校后勤中心始终坚持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员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让党和政府放心、让高校师生和社会各方满意为目标,始终强调要增强服务意识,并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重中之重。为确保服务质量,增强后勤整体实力,后勤想师生员工所想,及时征求用户对后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整改措施,以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
综合服务部把配送物资的范围由校本部扩大到上外附中,由单纯的教学设备扩大到日常生活用品,并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大到教学设备,小至一张纸、一只笔,他们都负责“三包”、价格公开的举措,优质的服务得到了校内外用户的好评;校园物业管理服务部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立足学校,面向社会,不仅认真地做好学校内部的工作,而且还为校外提供绿化装饰服务;包含服务部提出“家常菜的价位,餐厅式的环境,宾馆式的服务”的工作目标,增加了20多种菜肴点心,延长了服务时间,菜肴质量严格把关,让消费者吃的放心、省心、舒心。
在工作中,后勤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做好师生的贴心人。针对学校所涉及的服务和对象,提出了以下服务承诺:
1、生活后勤――以星级服务为标准,实行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2、技术服务――随叫随到,不叫也到的现场服务。
正是上述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成功实施,使上外后勤实业发展中心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面貌焕然一新,干部职工士气足、干劲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去年10月底,“中心”实现营业收入1,911.58万元,比去同期净增237.97万元,增幅达14.22%,后勤社会化改革初见成效。后勤中心将继续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取后勤社会化改革事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舒玉珍)
基建处、校园管理部2002年工作总结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校长的具体指导下,在基建处和松江校区校园管理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上述两个部门在2002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是:
1、在虹口校区,完成了校园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施工,完成了出版大楼和体育馆两项工程的结构封顶施工,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年度基建建设计划。
在学校领导的努力下,通过我处认真的项目编报送审工作,国家教育部在年中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批准下达我校校园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投资经费达1543万元,效率之快,投资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抓紧暑假期间进行施工实施工作。由于基础设施绝大部分为室外工程,全处同志放弃了暑假休息,顶炎热、战高温、汗流浃背,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专业面广的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改造任务。通过改造,宿舍教学楼室内环境明亮舒适,道路绿化景点赏心悦目,水、电、路基础设施畅通无阻。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对虹口校区改造的尾声工程-出版大楼和体育馆两项工程的建设管理,在八、九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桩基工程在内的结构封顶施工,为明年竣工交付使用,在质量上和工期上提供了保证。
2002年,基建处共完成基建投资4913万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年度基建建设计划。
2、做好松江校区校园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2002年,我校松江校区迎来了第二届新同学,为保证新学年新老同学按时入学上课,在新学年开学前的半年时间里,校园管理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施工单位新移交校舍的工程质量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检查验收落实整改;对一、二、三教学楼的使用重新进行调整分配;对各院、系所需要的教学、办公家具编制计划落实到位;对保洁、保安和物业管理维修等合同进行修订;对松江校区校园管理经费进行分析论证和编报;对与师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超市、书店和理发等服务网点重新进行安排和调整,布局更趋合理,服务更为方便。还有新同学宿舍安排入住,报到注册迎新工作以及食堂二楼A、B两厅组织设计装修施工,在校园管理部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下,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保证了松江校区2002届新学年正常开学和正常运转。
3、加强政治学习,进一步抓好勤政廉洁等行政管理工作。除了业务工作外,在政治学习方面,一抓学习制度,主要是坚持每星期一次全体人员学习、工作例会制度,二抓学习内容,主要是针对基建工作特点,选一些有警示作用的案例,进行勤政廉洁教育。
在出版大楼和体育馆以及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中,在选择施工队伍和重大设备订货中,坚持按招投标程序办事,在办事过程中,坚持透明化原则,主动置身于由审计处、使用部门、监理公司和基建处组成的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监督下工作。
松江校区校园管理经费的计划编报,也坚持反复论证比较,力求各企业报价合理,为学校节约管理经费,维护学校利益。
2002年即将过去,2003年学校基建任务和松江校区校园管理部工作依然繁重-在虹口校区,确保出版大楼和体育馆两项工程在九月份竣工交付使用,还要抓好学校正大门的规划设计拆房施工等改造建设。在松江校区,将迎来第三届新同学,各院系搬迁到新教学楼内,届时用房调整分配和家具到位,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因任务扩大而发生的经费调整、合同修订以及新生宿舍安排入住、注册报到迎新等等校园管理和保障工作是相当艰巨的。
在新的一年里,基建处和松江校园管理部的全体人员要加强对党的十六大文件的学习,在上级领导下,努力完成各项本职工作。
200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