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教学与科研
发布时间: 2004-05-12 浏览次数: 566
2002年各类学生招生及毕业人数统计

学 生 类 别 招 生 毕 业

博士生 54人 16人

硕士生 222人 103人

本专科生 1680人 1048人

夜大、函授本专科生 1041人 494人

自学考试本专科生 61113人 1388人

合 计 64110人 3049人

2002年本科招生工作

我校2002年招收本专科新生共1680名,招生总人数又创新高。由于加大了招生宣传和咨询工作力度,新生生源质量比2001年略有上升(上海地区)。上海市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5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489分。生源较好的专业有:德语、法语、国际经济贸易、新闻学、金融学、西班牙语等。2002年外省市的生源仍保持较高的质量,特别是江、浙、赣、皖、鲁、宁夏等省尤为突出。理科全国卷最高分为661分(浙江),文科最高分为643分(浙江)。根据我国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又增加了西北五省地区的招生计划。在招收的各种层次学生中,高职生共532名,其中:三校生73名,高中生459人。高职录取继续保持非常好的生源,名列全市榜首。语、数、外、文科综合总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31分,理科最低录取分为316分。高职生源较好的专业为:法语(商务秘书)、英语(涉外税务)等,显示出我校高职教育的发展强劲势头。与2001年相比,新生结构如下:(%)

年份 地区比例 城乡比例 性别比例 保送生

(小语种)

比例 党团员

比例 第一

志愿

比例 少数

民族

比例

上海市 外省市 城市 农村 男 女

2001年 55.4 44.6 92.1 7.9 28 72 21 98.2 99.5 2.8

2002年 54.7 45.3 92.5 7.5 27.6 72.4 16.5 98.4 99.6 2.8

我校2000年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培养德语―经济学本硕连续复合型人才后,2001年法语专业也与法国格勒诺言布尔大学高等商学院合作培养法语―工商企业管理本硕连续复合型人才,这些学生在完成我校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学士学位,以及修完由高商承担的管理学课程后就能获得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的资格。第二阶段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高等商学院完成。学生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以及发展意向,可以分别攻读十个不同方向的企业管理专业硕士文凭或一个企业管理普通硕士文凭。完成全部课程和实习计划后获法国国家相关硕士学位。

200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我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2]19号)中,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各院(系)党政领导的关心和配合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截止7月底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6.98%。现就我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校2002年毕业生基本情况

2002年我校共有毕业生1048名(不包括9名结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762名和高职(三年制大专)毕业生286名,

1、762名本科毕业生中有党员146名,占毕业生数的19.2%;高职286名毕业生中有25名党员,占高职毕业生数的8.7%。

2、本科毕业生有21个专业,来源于17个省、市、区(包括内蒙古和黑龙江两个边源省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8个单列市。其中:①男生193名,占毕业生数的25.3%;女生569名,占毕业生数的74.7%;②上海毕业生423名,占毕业生数的55.5%,其中女生318名,占上海毕业生数的75.2%;外省市毕业生339名,占毕业生数的44.5%,其中女生251名,占外省市毕业生数的74%。

3、286名高职毕业生均为上海生源,主要为英语商务秘书、英语旅游和日语秘书、日语旅游等四个专业。其中女生249名,占毕业生数的87/1%。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主要流向

1、我校2002年762名本科毕业生中录取研究生的有76名,占毕业生数的9.97%,主要是被上外、复旦、财大、华东政法等上海高校和北京的北大、北外大等高校录取;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有74名,占毕业生数的9.7%;已与用人单位签约鉴证的有595名,占毕业生数的78.1%,其中①上海就业数535名,占毕业生数的70.2%;②北京就业数21名,占毕业生数的2.8%;③外地就业数39名,占毕业生数的5.1%。762名毕业生中已有745名毕业生定位,占毕业生数的97.8%;还有17名待签(其中上海9名,外地8名),占毕业生数2.2%。(附表)

附表:

2002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

生数 取

研 留

学 就业情况 合

计 占毕业生数 待

签 备注

上海 北京 其它省市 合计

上海生源 423 29 50 329 3 3 335 414 97.9% 9

外地生源 339 47 24 206 18 36 260 331 97.6% 8

合计 762 76 74 535 21 39 595 745 97.8% 17

占毕业

生数 9.97% 9.7% 70.2% 2.8% 5.1% 78.1% 97.8% 2.2%

2、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

单 位 人 数 比 例

国家机关(参加国家公****录用) 35名 5.9%

高校等教育系统 36名 6.1%

中外银行等金融系统(含保险) 71名 11.9%

新闻、广告等系统 50名 8.4%

律师系统 14名 2.49%

部队(含公安武警边防系统) 6名 1%

四大会计师跨国公司录用情况 83名 13.9%

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 151名 25.4%

三资企业 149名 25%

合计 595名

3、高职专科毕业生中(截止至7月20日),已被上外、复旦网络学院录取专升本22名,占毕业生数为7.7%;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有15名,占毕业生数的5.2%,被用人单位录用已签约鉴证的有126名,占毕业生数的44.1%,已有163名已定位,占毕业生数的57%。待定有123名,占毕业生数的43%,主要原因为:①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参加了7月份全市专升本统考,待等录取本科;②有一部分毕业生正在办理有关签约手续,但也不排除有极少数毕业生已在工作,无需学校办理有关手续。

三、我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及其主要特点

1、我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在总结前五年就业工作经验、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格执行国办(2002)第19号文件精神,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使我校每个毕业生都得到了充分就业,使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

2、制定总体规划、抓好阶段落实:

(1)规划安排早,做好指导服务工作。200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结束,学校就拟定了200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并将就业工作计划分发各院(系)及各有关部门听取意见。学校召开了200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研讨会,总结了从93年率先实行“招生收费政策”,自97年首批学生毕业,整整五年的就业改革,根据就业制度改革的发展,又提出了新一轮的工作思路,明确新时期的工作任务,确定新的总体计划,学校宏观指导,院(系)具体落实,开展就业指导、咨询,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及时公布及开辟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召开招聘会,提供服务指导。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全新的良好的服务环境。按计划分阶段有领导、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

(2)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即前期:9月向用人单位发函,收集大量用人信息(包括来人来函等用人需求信息),整理、输入电脑;10月给毕业生安排就业指导课,开展咨询、指导等服务工作;11月下旬对全校毕业生进行全面动员,以此拉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序幕;开展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及系列招聘宣讲,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第二阶段即第一学期后期至第二学期前期:主要是开展来人接待、信函整理及招聘、咨询、签约鉴证活动。第三阶段即第二学期后期:主要是在抓毕业生就业率的情况下,对毕业生进行后期教育及有关毕业生后期工作。评选优秀毕业生,召开毕业生党员座谈会,各院(系)党总支及党支部开展党员座谈活动、召开进京就业及进京读研毕业生座谈会和优秀毕业生座谈会,通过后期对毕业的各项教育及离校活动,各院(系)组织告别联欢会,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邀请用人单位领导及毕业生家长代表参加,使毕业生真正认识到:今日我以上外为荣,明日上外以我为荣;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转递毕业生档案以及做好毕业生工作的总结和处理好毕业生的遗留工作等等。

3、领导重视,适时调整。整个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主管校领导的领导和关心下,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19号文件下达后,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工作及时作了调整,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我校2002年毕业生充分就业得到了有力保证,使我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今年毕就工作在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的关心支持下,在校党委直接领导下,以及在学生处与各院(系)、各部门竭尽全力努力工作下,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有段时期,新闻媒体较片面地宣传国办19号文件精神,只讲可在校挂两年的报道,造成毕业生就业思想混乱,致使不少毕业生不能果断抓住机会就业,能签约的不签协议,还想等等。甚至要求在学校挂两年。给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麻烦。我校今年需求毕业生的信息量还是较足的,并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国办19号”文件,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需不断探索的新问题。尤其是通过一年工作的总结,应该好好研究,有关部门应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2、为贯彻执行国办发(2002)19号文件,对有些规定要明确,如应明确规定考研、申请自费出国留学以及不能毕业的学生等不应该保留,而是对参加就业的外地毕业生而言,要求保留者必须在办理离校手续前提出保留申请,并与学校签订保留协议,否则学校一律不给予保留。学校将对未保留的毕业生所有关系转回家庭所在地。对上海毕业生无须保留,档案关系转上海人才交流中心即可。

3、对毕业生在毕业时因各种原因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校不再负责其就业,其所有关系转回家庭所在地;对已落实上海就业单位且被用人单位因未毕业而退回学校的,学校只能退回其家庭所在地,不再办理上海就业以及保留等有关手续等。

4、随着改革的深入,内地高校将越来越多地接受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前来学习,对他们毕业后回本地区是否就业,学校无法了解,其就业率怎么计算,应有个说法。

对于以上问题,恳望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在总结调查的基础上能明确规定,以便各高校在工作中可以统一掌握。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处

二○○二年十月

2002年度教学情况汇总

(1)我校目前在校学生数:本科4384人,专科1388人。

(2)各院(系)学生人数:国际经贸管理学院850人,英语学院752人,新闻传播学院441人,法学院441人,国际教育学院337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42人,西方语学院561人,东方语学院268人,日本经济文化学院491人,俄语系201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388人。

(3)我校2002年至2003年学年设置的专业总数为29人。

(4)2002年至今教务处处理违纪学生数:留校查看15人(本科生11人,高职4人):其中因考试作弊11人,因旷课4人。

(5)2002年秋季毕业生总数(包括结业生):本科767人,专科(高职)290人。

(6)2002年秋季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学生总数75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8%。

(7)2002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1282人,八级考试670人。

(8)2002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成绩与全国高校及外语院校成绩比较:(见附件)。

(9)2002年我校课程建设项目总数为21项。

(10)2002年我校课程建设项目投入资金总额为120,000元。

(11)2002年我校教材建设项目总数为13项。

(12)2002年我校教材建设项目投入资金总额为480,000元。

(13)2002年至2003年我校专任本科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比例为1:10.93。

(14)2002年至2003年我校担任本科教学的教授、副教授人数为150人,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98.04%。

(15)2002至2003学年第二学期我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对全校任课教师(451人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材料来源:学生填写的485,000条教学评价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出的数据):优秀:53.11%,良好29.01%,合格14.51%,不合格3.30%。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三年前,在校庆50周年庆典之后,我们召开了全校性的研究生工作研讨会。会议筹备阶段,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集书面建议,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各个学科点的领导和导师根据他们丰富的工作和教学经验,纷纷为我们的研究生工作献计献策,使我们得益匪浅。我们由衷地感谢大家。

现在,我想对照三年前同志们给我们的建议,向大家汇报我们这三年来落实这些建议的情况。

建议一:有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不很清楚,两者之间也缺乏应有的比例。每一个学科点应确定经过科学论证的最基本的必修学位课程,形成比较合理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比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有关课程。

我们通过学位办公室在每个学科点制定非常详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我们的研究生选课是按学分制进行的,公共课共计10个学分,包括教育部规定的两个学期的政治课和三个学期的外语课或第二外语课,专业课22个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4个学分,专业必修课10个学分,专业选修课6个学分,跨专业选修课2个学分。各种类型的专业课课程设置由各学科点的学术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讨论决定,并制定到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每四年审议一次,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进行适度调整。

建议二:目前我校许多学科几乎还没有成型的、能显示我校自己实力和特色的研究生教材,应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出版几套有上外特色的研究生教材。

在我校科研处的协调下,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经在2000年启动了上外研究生教育系列教材和专著,到目前已经出版和列入出版计划的有100部之多。这为我校成功申报211工程第二期项目增添了很大的砝码。

建议三:严格规定学位论文撰写的程序和质量要求,毕业研究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学术译文或严肃文学的译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才能参加答辩等。

我们从2000年起,在新生入学典礼上就宣讲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每一位研究生毕业之前必须有论文公开发表的规定。博士生毕业之前要求有两篇论文在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自从这个规定出台之后,我们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蒸蒸日上,论文发表率大幅度上扬,涌现出了许多前沿性的高质量优秀论文和学术专著,这三年来,每年有五至七部学术专著和一百余篇学术论文问世,为提高我校的学术地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2002年起,我们在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进行毕业论文的匿名评审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论文匿名评审首先由英语语言文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倡议,由研究生部协助,我们将把其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到我校其他学科点。根据图书馆老师给我们的反应,我们的研究生在2002年下半年利用图书馆的时间增加了三倍。大家都充分利用图书馆这块园地仔细复查自己论文的初稿和二稿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于毕业论文答辩的一些环节,我们也在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中根据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实际操作方式,作一些与时具进的探索。等我们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之后,再向学校其他学科点进一步推广。

建议四:从严掌握学位论文答辩,实行淘汰机制。同时,应该对优秀的学位论文给予奖励,突出的论文给予正式出版。

我们认为严格把好论文评阅关,不合格的论文在评阅过程中进行淘汰。这样做,我们的工作就会主动得多。三年来,我们严格把好毕业论文的程序关和质量关,不按时提交初稿的研究生被坚决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这样的研究生我们已经取消了两位。同时,我们一旦发觉论文中有抄袭现象,我们也视情节轻重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有一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自己的导师发现全文抄袭另一高校前两年的学位论文,各方面证据确凿,本人没有提出异议,研究生部报请主管校长同意,张榜告示,宣布对该研究生进行勒令退学的处理,这在我们研究生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了大家的一个反面教材。

我们对优秀的学位论文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我们不少研究生把自己的学位论文进行整理和调整,写出一篇或多篇学术论文,我们协助推荐投稿。这样,研究生在毕业后还会有论文发表,对其个人和单位今后的学术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建议五:定期组织研究生导师就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研讨和经验交流,以提高我校研究生导师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另外,对导师的工作应加强监督和检查,逐步建立考核制度。

在过去的六个学期中,我们在不同的范围内,分别召开过各种类型的咨询会与现场办公会,解决了许多非常紧迫的问题,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这些会上,我们探讨并解决了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写作语言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们许多导师对博士论文到底应该使用外语还是母语来撰写感到疑惑不解,分别持两种不同意见的各占一半,我们又根据不少导师的意见和国内外许多高校实际操作方式,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论文写作语言不作强行规定,大家认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应该根据内容需要,决定采用何种写作语言,同时,每篇博士论文必须提供中文和外文的论文摘要各一篇,各5000字,论文答辩用所学外文进行。这一决定来自导师和专家的集体智慧,也得到了大家的欢迎。

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硕士论文匿名评审的问题,长久以来,硕士论文的署名评审不断地困惑着我们的评审老师,我们不少学生由于知道是署名评审,对自己的论文质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的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滑坡。我们在一次专家咨询会上,导师们提议我们答辩前的评审工作应该采取“双盲形式”,即送审论文不得出现本人姓名和导师姓名,由学科点进行编号,同时参加评审的专家名单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并把我们的决定提前向全体研究生宣布,让大家对自己的学位论文质量引起高度的重视。果然,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进入学位论文写作的研究生都废寝忘食地撰写和反复修改检查自己的论文,使我们的论文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尽管这只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论文评审中的一个尝试,但是这的确为我校全面推行“双盲评审”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第二外语通过入学分级考试进行合理编班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统一专业的研究生业务能力不会相差太大,但是他们的第二外语水平的确是参差不齐的。关于第二外语这门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我们以往习惯的做法是按年级分学期开设课程。结果,授课教师很难掌握二外课的教学进度,大多数研究生也觉得学习效果不佳。我们通过与各个学科点领导与老师的协商,决定新生一入学立刻就进行第二外语的测试,所有的学生要做初级、中级和高级三张试卷,然后根据考试的实际成绩把硕士生与博士生混合在一起,分成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参加高级班的学生,其通过初级试卷、中级试卷的成绩自然记入研究生成绩档案。一些第二外语非常优秀的研究生顺利通过了三个级别的考试。因此,他们在研究生期间就免修和免考第二外语。这一举措,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上课质量,另一方面大大节约了我们许多研究生同学和二外老师的宝贵时间。

我们根据各位领导和导师的建议,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做了以下一些实事:为研究生创造机会出席较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接触国内外的优秀学者,开拓他们的视野,汲取最新学术信息;开设能反映学科前沿性成果的讲座;组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加强上外的学术氛围;通过研究生会,组织我校博士生学术论坛;利用校内外师资为我校研究生开设一些人文科学选修课,以缩小外语专业研究生与其他文科学生在文、史、哲方面的距离;安排图书检索选修课,提高学生查询与使用图书的能力;对新建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加强扶植力度,以帮助其尽快进入良性循环;提前了博士生的招生时间,把优秀生源引向我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全校性学生活动,不断加大研究生对学校各项活动的参与程度;为各类研究生提供各种勤工俭学的机会,为毕业就业积累一些经验。

以上是我们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建议下所作出的一些努力,这些成绩都应该归功于各位的关心与支持,归功于集体的智慧。

2002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就我校三年来研究生工作进行回顾,并提出我们2003年的新思路。

进入新千年以来,我们度过了极其不平凡的三年。在这三年中,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每年年初为本部门定下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业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层次的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对研究生层次的外语人才更是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由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在急剧上升,我校2000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50,2001年为750,2002年为1350,其中报考外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的上涨比例稳居各个专业之首,我们国家从2000年起计划每年扩大招生30%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充分挖掘师资与硬件设备的潜力,招收和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生,来满足社会对外语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作为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研究生尤其是外语专业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问题上更是义不容辞的,理应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早日解决上外研究生供不应求的问题而努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完全有能力招收和培养更多的研究生。上外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享有极高社会声誉的师资队伍,同时具备研究生教学与生活的各种条件,上外的外语图书藏书在数量与种类上都是国内同类院校中领先的,图书馆、阅览室、教学楼、报告厅的多媒体与校内网络功能也是属于国内最先进的。上外拥有许多学术刊物以及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为我们研究生导师和学生提供了科研的最好场所。上外从2001年起,在上海松江地区增加1300亩土地的新校区,本科学生逐步迁往松江新校区,而学校大连西路校区将腾出更多的空间来从事研究生教学,研究生大规模扩大招生所需的教室和宿舍将得到充分的保证。学校上下都为这一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各大著名高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排名和学术地位,都把扩大研究生招生和研究生在校规模、加强研究生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努力目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都力争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规模提升到1比1至1比1.5。清华大学2002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招生人数。这一举措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学校走强校之路的必然途径。我们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学科点的导师都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大家这几年为扩大我校研究生规模全力以赴、不遗余力,使我校的研究生规模从1998年的234名迅速提升到2003年的862名,其中博士生从33名提升到171名,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两个数字都翻了两番。

二、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学校的声誉自然是至关重要的。原先,许多学校的考生对上外研究生的招生情况不甚了解,甚至一些名牌外语院校的学生也不敢报考上外的研究生,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对这些院校的学生做了很多招生宣传工作,让他们真正了解上外研究生招生情况和研究生培养计划。近几年来,报考我们学校研究生的既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外语院校的考生,也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考生。每年免试直升的学生都来自全国重点大学和外语学科的著名高校,四川外语学院每年都把直升选拔中的第一、第二名送往上外,把第三、第四名留在本校,并就此还与我校签订了合同。

三、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近几年,我们学校研究生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更趋合理。我们为了充分做到全校师资资源共享,又开设了四门综合性专业课,这四门课分别是世界文学史、现代语言学、世界文化、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这四门课都聘请了我校最好的师资,都把他们各自专业方向最精华的内容浓缩到一至两次课奉献给我们各个专业的研究生,我们的研究生可以在一门课里聆听到最精彩的讲座,学习到最丰富的知识,这样综合性、复合型的课程深受研究生的欢迎。实践证明,我们这四门课扩大了研究生的视野,调整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我们将充分利用了这四门课的成功经验,另外开设几门全校性的综合性、复合型的课程。我们还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在博士生层次开设外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下的全校性选修课,充分挖掘师资潜力,在高层次的教学层面做到师资共享。

四、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有利于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与系统化。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明确了以下几个方向及其研究内容。

1、语言方向:要求研究生较全面地了解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最新发展,并能应用这些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语言科研,对具体的语言现象作出解释。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应用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语法学、句法学、心理语言学、形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等。

2、文学方向:要求研究生对外国文学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流派有比较系统的了解,熟悉该国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的代表人物与重要作品,有选择地对某一重要流派或作家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学会用正确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方法进行文学评论。

3、教学法方向:研究国内外外语教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语言习得理论,课堂教学实践,测试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材的编写评估等。要求学生熟悉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联系我国实际,日后不仅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并且能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所贡献。

4、翻译学方向:培养研究生独立研究翻译理论和进行翻译实践的能力,指导研究生大量研读中外翻译理论的专著、论文以及汉译外和外译汉的优秀作品,提高研究生的翻译实践的水平。要求研究生对翻译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够对国内外翻译理论、应用文翻译、口译学等方面展开科研工作。

5、外国文化研究方向:研究外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外国社会发展的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要求学生对外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外交、民族等方面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

复合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正处于修订过程之中。

五、改革了研究生培养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的不断发展,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许多高校都在研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途径,其中本硕联读、硕博联读是最主要的一个思路,并在实践中证明本硕联读、硕博联读是一个培养人才非常高效的途径。我们的做法是把每年20个免试直升推荐的名额用于本硕联读,并用10%的博士生招生名额用于提前攻博。这些都得到了各个学科点和研究生导师的好评。

六、促进了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所有的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都及其重视。我们也从2000年开始,每一届新生入学教育就明确每一位研究生在中期考核时必须有一篇论文发表,没有正式发表的论文就没有资格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这一规定从2001级研究生开始执行以来,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我们为了进一步促进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在2001年与2002年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上外研究生学术节,评选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研究生学术论文。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出版了两本题为《外语与文化研究》的上外研究生师生的学术论文集,共发表了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复合型等学科方向的152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两本论文集得到了全国各高校师生的好评,我校研究生及其导师认为此举极大地推动了研究生的科研工作。第三辑《外语与文化研究》也已经编辑完毕,交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七、主持申报我校两个全国重点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与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并协助科研处申报我校三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俄语语言文学学科与阿拉伯语言文学学科以及一个全国重点文科基地,即中东研究基地。

八、协助学校教育部211工程第二期申报工作,参与学校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学科部署以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设置。

九、在原来多个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的基础上,又招收了两个博士研究生课程班,总人数超过六百,为提高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做出了贡献。

十、在学校学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我校第一届与第二届学术骨干和主讲教师的评选工作,为建设我校学术骨干队伍做出了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研究生部的全体同志将一如既往,继续勤勤恳恳做好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与学科建设工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学术骨干以及主讲教师名单

按照《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骨干与主讲教师选拔条例》,经严格选拔,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学术骨干以及主讲教师正式确定。名单如下:

特级学术骨干:(二名)戴炜栋 朱威烈

一级学术骨干:(二十八名)卫茂平 冯庆华 史志康 皮细庚 任生名 许余龙

何兆熊 吴友富 张咏华 李月松 李基安 李维屏 李 勤 邹 申 陆经生

陆培勇 陈福康 周 平 郑体武 胡礼忠 胡 隆 胡曙中 赵伟明 曹德明

蔡幼生 蔡伟良 谭晶华

二级学术骨干:(四十九名)方永德 王有勇 王恩铭 朱圣鹏 许慈惠 齐伟钧

严庭国 吴大刚 吴其尧 宋炳辉 张红玲 张 彤 张定铨 张 健 张雪梅

束定芳 杨 力 杨金华 杨明天 汪 宁 沈宇澄 肖云上 陆永昌 陈万里

陈汉生 陈 伟 陈传兴 陈壮鹰 陈 泉 陈 洁 陈晓春 陈慧忠 周上之

周文巨 周 星 林洵子 范 徵 金立鑫 唐建民 徐宝妹 徐 强 柴明�G

郭 可 钱学文 钱培鑫 曹宏苓 龚龙生 谢天振 缪建华 戴启秀

主讲教师:(四十三名)于 飞 王 骏 王 萍 王志强 王海镇 刘 慧

朱 晔 严永强 张 磊 张 燕 张爱玲 李春虎 杨理达 杨静宽 汪小玲

汪家丽 花秀林 陆 远 陈沛芹 陈敏华 周安国 季元龙 金季子 俞瑞良

俞灏敏 姚富民 胡正豪 赵美娟 徐亦行 徐志强 殷书林 秦 悦 翁立平

钱 皓 曹 磊 梁国诗 盛建元 章自力 黄锦炎 龚 芬 蒋步青 蒋季奎

窦 晖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2002年12月31日

成人教育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要把上海建设成全球“四个中心”的宏伟目标的步步实施,上海急需大量符合时代潮流需要的,拔尖的外语人才,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急需“吸养”和“回炉”充电。为了上海的国际形象,也为了让世界更好、更快、更清晰而准确地了解上海,走进上海,我校成人教育学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培养外语人才的重任。“到著名的外语高等学府,接受更专业的外语教育”已成为学员选择上外成教院学习的充分理由。上外品牌成为他们的首选。

成教院在校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各部门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的困难,全体教职工奋发努力、团结一致,依靠校内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努力开拓,积极探索,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条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夜大函授部本专科学历教育:

随着普通高校扩招、民办高校、境外办学机构的介入,招生工作竞争愈加激烈,学生对学校软、硬件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新学期面临许多新问题,教室紧张问题尤为突出,成为限制学院扩大规模的最大障碍。学院领导、教职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超额完成了预定的招生计划,通过向兄弟部门借教室,做新生的说明解释工作,全天候流动排课等措施,基本上保证了新生的顺利入学。

2002年成人教育学院夜大、函授部本、专科学历教育招生、注册、毕业人数

项 目 高起点本科 非师范类专升本 专 科 合 计

招生人数 110 552 379 1041

注册人数 258 1083 1009 2350

毕业人数 20 164 310 494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改革开放,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一项重大措施,将个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一种崭新的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上海外国语大学于1982年开考,20年来的实践,充分展示了自学考试具有开放、灵活、效益高、质量优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为人们所青睐,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欢迎。迄今我校已开考有英语本科、英语专科、日语专科三个专业,39门课程,拟准备开考日语本科。截止2002年底已有英语本科毕业生569人,英语专科毕业生4859人,日语专科毕业生1349人。参加自学考试人数累计已达42万6千多人(次)。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迅速,报考我校自学考试人数连创新高,列居上海市高校第二位。

2002年成人教育学院自学考试情况统计表

专 业 报考人数 报考门次 发单科合格证数 毕业生人数

英语专科 40603 95042 25189 962

英语本科 12370 27959 11895 229

日语专科 8140 20386 6804 197

合 计 61113 143387 43888 1388

三、继续教育:

2002年夜大单科继续教育在全市设有27个分部(合办校)计有50个教学点,开设7个语种,55个类别,初、中、高级100多门课程的教学班,注册人数全年春秋暑三期共45927人,取得结业证书人数513人,近几年低层次班级人数相对减少,较高层次人数逐步上升,单科总部还承担着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之一的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办公室工作,负责一年2期4段考试报考阅卷等一系列组织工作。由于近几年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报读和报考口译资格证书的人数急剧飚升,在人员少,压力大的情况下,2002年春、秋二期四段各个环节的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外语培训中心2002年度规模比上一年有所扩大,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培训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各项管理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施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002年成人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各分部注册、结业人数统计表:

2002年成人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注册人数

专业

项目 人数 英语 日语 德语 法语 合计

上半年 14775 570 53 118 15516

下半年 14418 451 94 109 15072

暑 期 14708 340 120 171 15339

小 计 43901 1361 267 398 45927

2002年成人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结业学生人数

语种

学期 人数 英语 日语 德语 法语 合计

春季 144 20 ― ― 164

秋季 119 2 11 5 137

暑期 212 ― ― ― 212

小计 475 22 11 5 513

成人教育学院2002年工作总结

2002年成教院计划要点:抓住机遇促发展,奋发有为创品牌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机遇、挑战;教育开放,普通高校扩招,民办学校崛起,要居安思危。党的十六大召开,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过去几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引进激励机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校党委领导下,在成教院各部门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成教院2002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1、进一步完善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02年英语专业专升本科为1100余名,比上一年级扩招30%以上。为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在原先浦东和番愚教学点的基础上,增设了金山教学点。2002年在校生达2700余名,其中本科生和专生本科生占65%以上,居全市重点高校之首。同时,以学历教育部为主,各部门积极准备,圆满完成了教委对我校成人教育(学历与非学历)的检查调研工作,获得好评。

2、自学考试:在自考办和各助学单位的努力下,我校考生规模在2002年继续位居全市第二(仅次于复旦,但社会报名占全市第一),达140000余人次。年初,我院保质保量,安全、圆满地完成了数码照相,集体与社会报名、考试、阅卷和归档发证等任务。

3、非学历外语教育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积极开拓,进一步调研与提高,完成了对各分部(合办校)的自评工作。针对社会需要,在2002年开设了口译基础能力考试与培训等课程,举办全日制外语中委托培训:光大证券、国家开发银行等。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4、进一步提高我院专(兼)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强师德教育,完善教研活动和听课制度。2002年先后有7位青年教师出国进修。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高层次教学和有关成人外语教育科研,组织青年教师参与教材和词典的编写工作,如:口译基础系列教材,自学考试辅导教材等。

5、上海市外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已从1995年704名考生增加到2002年下半年的20,200余考生,累计考生84000余名。其中8808名考生通过两个阶段的考试,获得市府颁发的岗位资格证书。目前,考试培训单位遍布全市和周边江、浙地区,达近60家。口译证书考试与培训的社会效益和信誉进一步得到提升。

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学期总结

002-03学年第一学期我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委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目标管理细则》以及全国培训部2002年上海会议精神,在教育部和学校党委的领导、支持和关心下,党政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共同努力,优化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

一、组办《全国出国培训部工作会议》

2002年暑假,上外出国培训部迎来了《全国出国培训部工作会议》。教育部国际合作司曹国兴司长以及国际合作司出国处和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委员会出国部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作为东道主,我们在会议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与会的教育部和兄弟单位的代表的接送、住宿、餐饮和会议等做了周密的安排。培训部行政部门全体出动,统一调度,圆满地完成了会务组织工作,得到了与会代表和学校领导的好评。会议期间,培训部的领导和各语种的教研室主任都参加了会议,听取了教育部领导对培训工作的指示,学习了兄弟培训部的先进经验,了解了培训工作的发展趋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开学伊始,我们就向全体教职工传达全国培训部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培训部在新世纪改革发展的方向,坚定了信心,落实了工作,为新学年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二、抓紧思想政治工作

本学期国家和上海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六大顺利召开;上海“申博”成功等等。在大好形势的鼓舞下,培训部继续认真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要求党政干部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另外,根据校纪委的要求,我们按期开好党政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增强了班子的团结,使得班子的整体作用得以发挥。

我们采取专题辅导、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好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和国家公派学员的政治培训,如组织学员听有关中国近代史、留学史、当前国际形势等报告,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浦东新区、松江大学城等等。两周一次的党组织生活会和教工的政治学习制度得到坚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培训部总支及时组织有关文件的学习,使大家深入领会会议的精神,紧密团结在新的党中央周围,争取早日在中国实现小康的目标。

三、保持办学特色

本学期培训部国家公派学员的的人数为153名,其中英语104名;德语18名;俄语31名,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教育部本学期继续给我们一批俄语艺术类公费生的培训任务,对我们来说是信任和支持。凡是教育部下达的任务,不论人数多少,培训部的领导以及各组室都非常重视,想方设法,保质保量地去完成。在整个公派学员的培训工作中,大家对公派学生都满腔热忱,在教学上严格管理,在行政和生活上热诚服务,如为他们配备最好的师资;安排学习有困难或因故迟到、缺课的学员进行个别辅导;部里还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教学、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他们的意见反馈到各个组室,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通过培训,他们的外语水平明显提高,行之有效的外语强化教育在他们的身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保证了他们出国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尤其是俄语的学员,为了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他们分别向培训部和俄语教研室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在信中,他们畅谈了在培训部学习、生活的感受,对培训部的教学和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何梅老师在培训中对他们的关心、帮助表达了衷心的感激

本学期培训部仍有一定数量的单位委培任务,其中包括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宝钢集团,宝钢国贸总公司等都委托培训部单独办班或分散插班。单位委托办班常常会因为他们工作性质提出一系列特殊的要求。比如培训时间和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相冲突;课程设置需要教研室增加所没有的项目等等,培训部为了满足不同单位的需求就想办法调整课程设置和师资,有的放矢地对这些学员进行外语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搞好科研,促进教学

这学期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当饱和,教学和科研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但大家认识到科研是教学不断发展的基础,是培训部长盛不衰的保证,所以大家还是在繁忙的教学间隙抽出时间进行科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年终科研报告会上培训部一共有14位同志上台宣读了自己的论文。

五、坚持行政为教学服务

培训部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学历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年龄也不同,加上培训部每个学期都要招生,学生的流动性很大,所以行政工作繁琐、量大。行政部门不仅要协助教研室搞好教学管理工作,还要灵活地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本学期培训部上下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发生问题多方协作,确保学员能有一个良好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例如学生宿舍空调失修,反映很强烈,我们得知以后马上和相关部门协调,很快解决了问题。

明年学校给培训部2名新教师的编制,通过试讲、面试等考查手段,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了1位英语教师。

六、发挥外教积极性

2001年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共聘请外国专家、教师共计10名,其中英语教师5名;法语1名;德语1名;俄语1名;日语2名。由于近年来英语外籍教师的招聘工作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未能完成教育部今年下达的12名外教指标,通过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协商,我们从其它学院聘请了外教来兼课。

外籍教师的教学态度普遍都很负责,课堂上他们认认真真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掌握外语知识。一般来说,他们的课都比较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学生的好评。外籍教师和中国同事之间的配合也相当默契,同事之间的相处十分友好。

培训部对外教很关心,彼此经常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有位外教和学生发生争执,外教竟提出不让某学生进教室上他的课,我们得知情况就反复多次做外教和学员的工作,最后比较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七、开拓新思路、争取新发展

12月份培训部党政班子换届,经过全体教职工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班子成立后,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寻求教育部领导的支持。去年年底,培训部专门派了两位同志到北京,向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和出国留学基金委员会的领导汇报了培训部的情况,听取了领导对上外培训部的想法和指示。今年教育部对我们的支持不变,在外教经费上的支持力度还有所加强。

2、加大宣传,努力扩大生源。本学期在招生工作方面动了不少脑筋,花了很大的精力,初步改变了以往等米下锅的局面,例如1、2月份准备参加两个教育展览会,目前正在做有关的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争取新的突破。新班子开始工作以后,在教职工中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以期在培训部原来的基础上能够有新的发展。

2002年集训部、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2002年集训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部全体同志在政治上从严要求,业务上精益求精,制度上严格管理,思想上交流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团结友爱,既分工又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圆满完成教育部下达的公费留学派遣任务。

在具体办理过程中,本着热情、高效、务实的服务理念,作为出国人员归口办事机构,我们在严格遵守国家留学政策和原则的同时,采取一切有利于出国人员便利的灵活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他们不必要的折腾,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护照、签证、外汇、机票等约期不误,使他们能顺利出国,同各使领馆与市外办做好联系协调工作。

对于国家公派人员的外汇发放工作,根据不同国家发放不同的外汇币种和金额,从未出过差错,并在年终与年初外汇申请与管理上,环环紧扣,使留学人员能按时取到外汇,对于出国人员的机票,严格遵守国家财政部的要求,只购国内航空公司的机票,对与个别出国人员的不理解我们作了耐心的解释。同时本着在价格上为国家节省一分钱,在路线上尽量方便留学人员的原则,为他们按排最合理的行程,另外为他们了解起飞与到达的正确时间及中途转机时停留的时间,使出国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每月将出国人员的一览表及时报送各有关部门,使教育部与各驻外使领馆能及时收到留学人员的信息。

自觉树立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热情接待每一位出国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分析和接受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想留学人员所想,急留学人员所急。信息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地开展工作,2002年通过了市工商、税务、物价、广告部门通过市教委、自费留学行业协会的检查和财务审核,同时还通过了学校审纪处的审检。

2002年信息中心的自费留学咨询工作可以说是这几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根据市场竞争和发展的要求,经过半年的反复调查评估和预测,6月份,我们将办公场地扩大到上外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三楼,业务扩大,办公场地分散,我们的工作人员只有六名(一名出国),在人手少,事情多的情况下,班子经过反复考虑和协商,统一意见,将六人分成二部分,一部分留在原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办理公派留学及对外联络,做层面上的工作,另一部分在新的办公室,做留学咨询工作。

6月份我们与四家合作单位共同办理自费留学项目,在办理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由于合作单位来自四家,况且从业人员的政治水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而且他们从事留学中介纯粹商业行为,我们既要使这些单位规范操作,又要使他们能尽快开展业务,所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他们提出要求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方便,因此,要化更多的心思在合作上。

今年3月,经过半年多的申请,中心被上海市公安局批准具有合法办理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的机构,为开展此项目业务,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我们这里刚批准,国外的移民政策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加拿大新移民法正式生效,技术移民的门槛大大提高,澳大利亚提高了独立移民的分数线,并取消了IT业人士的优先处理权,新西兰技术移民合格分数线也涨至前所未有的28分,这三个主要移民国家在同一时间提高移民的门槛,因此,使这项工作的难度又大大增加了。

大环境的改变,同样自费留学也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各大外国公司的加入,国内各大学的扩招,留学对象的变化,主体意识的增强,选择留学更为理智,挑选国别考虑到留学目的政治,经济地位,选择专业考虑到今后的就业问题与移民等事宜,因此,对留学中介服务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作为中介服务机构,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开拓新的业务,如分段式与全套式服务相结合等,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新问题,也是新意识的问题。

今年,我们安排了二位同志参加了自费留学行业协会举办的第一,第三期自费留学从业人员的培训班,安排一名同志出国进修,争取到一名同志来我部工作,这些都将充实我部的队伍建设,全年接待了国内外同行73批,二个项目双方都有合作意向。

凭借多年留学工作经验,以专业的服务,负责的态度,获得出国留学人员的肯定和称赞。2002年我部继续保持“零”投诉的良好记录。

过去的一年,搞了一些基础建设,化了十多万装修办公场所,宣传广告费高于2001年,所以支出比例有了一定增加大大超出预算,但新的工作思路与框架已形成,各项工作都已进入良性循环,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依托上外大的办学力量和良好的声誉,努力拼搏,艰苦创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教育技术部2002年工作总结

2002年已经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教育技术部在学校党委和主管校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各院系、部处领导的支持下,教育技术部的全体成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了教育部4号文件,紧紧围绕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教学服务质量展开工作。

今年教育技术部的工作比较特殊,因为同时要负责大连西路校区和松江校区的教学和教学服务工作。由于在建设中的松江校区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不完善,有的已建好的教学设备使用存在问题,工作又分布在三个教学楼,距离也近,所以工作难度比往年大,而且工作人员没有增加。教育技术部的领导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管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各种困难,较好地保证了两个校区的学生正常上课。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学、科研工作

今年以来教育技术部围绕贯彻落实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为目的,着重抓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教研室的六名教师在完成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制定的主要措施有:1、认真备课,进教室必须有教案。2、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3、严格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上课前点名,上机操作时巡视。4、严格考试制度,防止发生作弊现象。

在编的六名教师较好地完成了两个校区1228名本科生的计算机公共课和经贸管理学院四个班95人的信息管理专业课教学。配合教务处开设了《网络与网页制作》选修课,共有41人参加上课。配合校人事处开设了职称《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共有71人参加培训,93人进行了考试。另外,为后勤实业总公司开设了干部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共有27人参加。

大连西路校区新的计算机教室未及时完成安装,老的计算机实验室机房机型不能适应教学需求,松江校区两套计算机实验室没有按计划安装好。这些给两个校区的计算机课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便,例如,有的课只好上、下半估轮换使用一间计算机实验室,等等。总之,教育技术部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了计算机教学正常的进行。

教育技术部自从去年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办学以来,媒体制作实验室承担着更多学生的摄像、录像编辑、录音节目制作等专业课的实习指导工作。今年完成了摄像实习996学时,录像编辑实习3300学时,录音实习816学时,审看学生制作的新闻45条,广告片18条,专题片54部。同时摄制了《听故事,学英语》四集,《英语特级教师教国际音标》两集,《英文字母书写》等外语教学录像节目,另外还摄制了三部MTV片子,其中一部被选参加全国大学生MTV比赛。

教学研分室的任务是对教育技术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今年完成了两期《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杂志和叁期《教育技术部通讯》的出版发行工作,完成了《教育技术学论丛》一书的编辑、校审、出版及部分发行工作。完成了5期《上外广播电视》的校对和发放工作。同时承担了上海市电教协会外语电教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今年教育技术部有19篇论文参加校第32届科学报告会,该室对部分论文作了加工和修改。这次报告会提交的论文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论文质量也有一定提高。

二、教学服务工作

电教管理室承担着大连西路校区综合楼九楼七个语言实验室(282个座位)和12号楼一、二楼公用教室的管理以及松江校区二教楼的三个语言实验室(164个座位)和一、二、三教楼的六个多媒体教室、14个公用大教室的维护和管理。

综合楼九楼七个语言实验室上半年每周排课180节,下半年每周排课124节,全年共接待来上课的学生93000人次共计186000课时,双休日和每天晚上成教院和教务处上选修课,上半年每周52节,下半年每周90节,接待上课学生280280人次,共计84240课时。一年来接待各种考试37次,共7510余人次,201000课时。松江校区的三套语言实验室每周排课103节,全年接待学生58480人次,共计106960课时。同时每周七天的课余时间777小时,免费给学生提供自由上机进行听力训练,上半年接待自由上机听力学生300人次,下半年由于在教学上进行了改革,采用了“零课时”授课,在短短的三个月就有近3000多名学生来自由上机进行听力训练。资料室提供600多盒外语资料,任课老师也提供了400多盒外语资料。在松江校区两套数字网络语言室中装有100多盒各类语种的录音资料,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上机进行听力训练。数字语言实验室丰富了外语教学的手段,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计算机管理室承担着大连西路校区四个计算机实验室和松江校区一个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同时在晚上和双休日开放自由上机和上网。一年来两个校区共接待上课学生4000多人次,计164000课时,接待上网学生30000多人次。免费自由上机13000多人次,收费自由上机20000多人次。接待校职工职称《计算机应用培训》三期共100多人次。计算机管理室的同志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丝不苟地做好每项工作以保证计算机教学正常地进行。他们本着教学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热情地为学生提供方便,同时配合教师进一步做好教学服务工作,努力保证机房环境整洁和设备的完好率,进行定期查、杀电脑病毒和电脑维修。今年共修理电脑30台,更换鼠标70多只,键盘15只,修理显示器42台,更换4号机房的硬盘保护卡30只,重新安装操作子系统软件和刷卡软件,另外,为院系和机关等部门修理电脑10多台次。

摄影技术室只有一名职工,承担着全校的各种重大会议和各类活动的摄影任务。全年为学校积累了数百张有价值的照片、资料。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原市委领导黄菊,教育部副部长视察松江”,“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30周年研讨会”,国家教委专家组对“十五评估”“211工程”,“全国外语教材与教学研究”等国际性学术会议70多次,拍摄照片100多卷。媒体制作实验室不但对学校的每次重大会议进行录像,还经常拍摄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较全面地记录和传播了校内外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有新西兰教育部长来上外,市委副书记殷一璀视察松江校区及国际会议和学生的运动会、艺术节、迎新晚会等,共计150余次。

信息资料室一年来整理、编辑、复制录音磁带409盒,收集、更新教学资料片长374小时,收录境外卫星教学节目250小时,整理库房母带3700多盒。为院系教师灌制录音带20余盒。开设自由上机听力室,接待学生1600人次。

三、两台工作

上外外语广播电台和上外有线电视台自2001年3月5日成立以来,一直正常地在运行着。它不仅是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新闻实习基地,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上外有线电视台每天转播境内外21种外语节目和中文节目,播放自办节目三套即影视节目,教育节目,综合节目。每周制作一期新闻节目,不仅及时地报道了校园时事,也反映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综合频道播放,在各种时间段滚动播出。影视片,教学片和新闻片共播放了150多部,教学DVD影片为学生在课余时间开辟第二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效果,播放各类教学节目720小时,播放学生自己制作的各类专题片53部,计89小时。外语广播电台也在每天各个时段播出教学和自己录音的新闻节目,今年通过广播电台播送英语四、六、八级、日本语等四次外语考试的听力部分,共有15000多名考生参加,每月出版一次《上外电视广播》,预报一个月的节目安排,今年共出版了12期。两台的工作直接由校党委宣传部,校新闻办领导,教育技术部负责具体操作。

四、技术服务工作

媒体传播技术室负责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双向宽带有线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为保证线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经常对两个系统进行检查,维修和调试。今年修理前端接收机8台,修理调制器3台,用户路端盒30只,新装用户终端盒10只,新做用户线40根。应教学需求,将10多套境外卫星节目直接送到院系,为保证节目信息处于良好的接收状态,经常校正卫星地面接收天线位置。今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为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新安装了两副天线接受体育频道。媒体传播室还负责两个校区各类重大会议和学生活动的音响保障,今年共参加会议和同声传播音响技术保障工作30多次,接待国内外贵宾和兄弟院校20多次。

五、教学设施、设备的规划,改造及维修工作

教育技术部技术委员会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召开技术会议,对松江校区图文信息大楼的教学用及设备配置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和论证。为学校的基建施工配套工程准备各类方案及预算10多份。例如,图文信息大楼部分楼层的平面设计,计算机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设备的配置要求,机房座位安排等安装图纸递交东方明珠进行施工。对松江校区的六套多媒体教室及校园有线电视一期工程进行验收。为防止非法信息入侵,对大连西路校区的双向宽带有线电视网,在学校党办、财务处、国资办的大力支持下,对本部有线电视网进行了改造。在3号教学楼增加光站,其它线路的每个中间放大器,分支分配器都加上锁和铁箱,使安全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媒体制作室还承担着全校的电教设备修理,全年共修理电视机79台,录像机12台,各种收录机20台,为学校节约了送出去修理的经费。

六、安全工作

今年以来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和学校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安全天天讲,月月讲。部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常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各种制度、措施齐全。在平时做到了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认真查处隐患,做到惩罚分明。由于制度落实,措施到位,今年我部没有发生一起安全方面的事故。

七、支部工作

在完成以上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教育技术部党支部能够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一班人团结一致,能够认真及时地传达和贯彻执行校党委2002年年初召开的党政工作计划会议精神和其他各项工作要求。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比较正常。党支部组织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组织了全体职工对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和知识竞赛活动;及时组织了对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体上得到了发挥,我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得到了加强,我部主办的宣传栏和各种刊物在这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党支部利用各种场合进行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国际化意识”的教育,从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入手,苦练内功。一年来,党支部认真宣传贯彻了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着力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的质量。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支部的监督保证作用基本得到落实。

党支部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今年年初,经我部党政领导决定,开展了第二届文明服务月活动。经过周密部署后,先在寒假举行的室主任以上干部学习班和2月下旬召开的全体员工会议上进行了动员,明确了目的和要求,并制定了教育技术部规范礼貌用语,经充分讨论修改后在全体员工中作为工作上的规范用语。我部还认真听取了各院系对我部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加以改进。各室能按照部里的要求制定并认真实施了各自的工作计划。文明服务月活动结束后,我部在对该项工作进行书面总结的基础上,表彰了在文明服务月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文明服务月活动,加强了我部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职工的素质建设,提高了我部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党支部组织了在党员中向汪洋湖同志学习的活动。党员在收看了汪洋湖事迹报告团演讲的录像后,被汪洋湖同志的事迹所感动,大多数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了学习汪洋湖同志的事迹所感动,大多数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了学习汪洋湖事迹的心得体会文章,并且能在行动中积极向汪洋湖同志学习。今年暑期,根据党委统一部署,党支部较好地开展了对《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的试卷答题活动,进行了一次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

今年来,党内的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和各项活动围绕学校和我部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基本正常,一般不少于每两到三周一次。党支部能注意做好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工作,落实了分工,确定了联系人,能定期谈话,党课学习的活动能以各种形式正常开展。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本年度发展了2名积极分子入党,党的积极分子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在此过程中,注意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一起研究和实施,与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党支部还注意做好党的纪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校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和我部自行制定的《关于开展党风责任制的若干规定》,在落实制度的基础上,使我部在各种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和项目引进建设的过程中,时时处处维护国家和学校的利益,并自觉接受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

今年来,根据我部青年团员人数逐步增加的特点,经党支部研究决定,报校团委批准,教技部团支部已经正式成立并开展了活动。在党支部领导下,校工会的有关会议精神能够及时传达,并结合我部的情况加以落实。部工会还开展了一些外出旅游、体育运动比赛,对有特殊情况的职工进行补助、发放劳防用品等活动。接下来还将筹备召开教技部第一届教代会的工作。

我部的党政领导很重视做好离退休职工的工作。今年以来,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前后,分别由全体职工或工会委员参加,在部党政领导带领下,进行上门拜年、送慰问品、到郊区旅游等活动。平时也保持联系经常关心,有困难尽力帮助解决,还以部的名义,发出了致全体离退休职工的慰问信和了解离退休职工近况与要求的调查函,在进行慰问的同时汇报了我部的各项工作,在掌握离退休职工近况的同时了解了他们的希望和要求,以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职工,部党政领导和工会委员还进行了家访和补助。这些做法,受到了离退休职工的高度赞扬。

党支部不配合行政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找一些员工谈心,电话拜年、交谈,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学校和部的工作任务中,取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成效。

在新学年里,我们将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更大的成绩。

教育技术部

2003年1月16日

2002年教务处工作小结

(一)进一步贯彻执行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精神,按照4号文件要求,强化本科教学、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2001年10月,在我们接到教育部颁发的4号文件以后,立即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组织贯彻。从2001年10月―12月我处召开了各个层面的会议,传达教育部4号文件和教育部召开的教育部2001的部属院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002年初,根据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处撰写了“关于贯彻执行教育部4号文件的若干意见”并作为校级文件发至各单位,要求各单位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执行细则,认真落实4号文件的精神。在这以后,我们根据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做了以下工作:

1)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风和学风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全校的学风、教风研讨会并作出了“关于加强我校学风与教风建设的决议”。

2)在全校范围内对高职称教师担任本科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并根据教育部4号文件的要求,对教授担任本科生教学任务作出了响应的规定。

3)在全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满意和不满意课程调查,并把调查情况反馈给各个教学单位。

4)针对我校教学手段滞后情况,在2002年的课程建设项目中,特拨款20万元用于推进教学手段改革,尤其是推进我校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

5)根据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要求,在2002年的课程建设项目中,特拨款20万元支持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需要,并在操作中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6)根据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组织教师编写优秀教材,申报国家级教材建设项目。2002年我处共组织了18套教材的编写工作。这18套教材在上报教育部后,经评选后均列为“十五”国家级教材建设项目,在全国外语院校中名列首位。

7)为了优化我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我处在2002年用了8个月时间组织编写了2002年版的“教学一览”。在编写过程中,我处对近三年来开设的新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使用教材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8)我处根据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现行的教学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编写了《2000年版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管理条例》,并从我校2002年9月招收如校的学生中开始执行。

9)我处从2002年―2003年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对考试试题以及试卷保管作出了新规定,以确保考试质量和教学资料保管的规范。

10)我处组织了由中国日报主办的迎接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校级初赛。整个比赛准备充分,井井有条,受到中国日报有关方面的高度赞雀,称其为“在所有大学组织的初赛中质量最高的。

11)我处于2002年4月召开新专业建设工作现场会。分析研讨该专业的建设思路、方法、成果,以推动其它新专业的建设工作。

12)松江校区教学工作情况另行汇报。

(二)根据上海市教委和校领导的指示,启动2003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此我处所做的工作有:

1)通过介绍兄弟院校开展参评情况,在学校各级单位做好初步发动工作。

2)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制定我校迎评工作的初步计划。

3)组织各院系领导赴有关院校学习取经。

4)根据教育部评估标准,在全校教师范围内,开展教学评估,建立教师教学情况档案。为在2003年内实施教育部4号文件规定的“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关于我校贯彻执行教育部

教高[2001]4号文件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增强高校竞争力,促进各项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牢固确立“本科教学为本,教学质量至上”的意识

2001年8月教育部印发4号文件以后,我校先后组织了校、院长工作会议,教学工作研讨会,教育发展咨询会议等等,以多种形式、在多个层面传达、贯彻4号文件精神,全面检查学校本科教学状况,达成以下共识:2002年要把贯彻4号文件精神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牢固确立“本科教学为本,教学质量至上”的意识,继续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使本科教学真正成为学校的核心工作。各级教学主管领导,包括各院系的党政一把手,必须从思想上把本科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真正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本单位长期性的中心工作来抓,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结合教学规律,研究教学体制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时检查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推进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目前学校办学经费依然紧张,尤其是松江校区建设,教育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有较大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仍要坚持把教学经费按规定留足用好,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2002年我校各项教学经费要达到并力争高于教育部制订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应不低于学校学费收入的20%。用于各项教学基础建设的专项经费力争保持5%―10%的年增长率。学校财务部门每年要定期向教代会或校财政领导小组公布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三、进一步抓好教学基础建设

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各院(系、部)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本科教学的基础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加大对教学基础工作建设的精力、财力、物力投入。教务处和各院(系、部)要制定出长、中、短期的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基础工作。教务部门每年应会同各院(系、部)结合学科建设发展情况选择若干个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建设项目,从各个方面予以扶植和重点支持,力争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成果。

四、进一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的一切改革工作、教学基础建设工作,教风、学风建设等均需通过教师去实施完成。学校将深入贯彻上海市师资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市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措施组织实施,推进师资工作上新台阶。各单位应十分重视本单位师资的自身素质建设、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师资管理机制,增强广大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上。要进一步加强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各类教学活动,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互相听课学习制度、资深教师带教制度、规范授课用教案制度等等。从思想教育和体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培养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的师资队伍。

五、进一步抓好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我校教学管理制度已有较好的基础,各院(系、部)要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修订并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实行教学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教师教学业务的档案管理。每学期应记载教师所授课程、教学工作量,教书育人、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等的基本情况,并对教师所担任的课程的授课质量作出评价。在教师职称评审时,除了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量以外,更要突出教学质量的考核,将教学研究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在教师职务评聘中,要切实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学评价不合格的教师或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各院(系、部)要及时对当事教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连续两次教学评价不合格或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要暂停其授课资格或取消授课资格。

六、进一步鼓励和提倡高职称教师担任本科教学任务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特别是教授,上本科讲台,是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校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本科教学任务的比例为96%,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本科教学任务的比例为85%。从2002年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各院(系、部)要采取措施,保证优秀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极鼓励并切实安排高职称教师担任本科教学任务。学校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教授、副教授必须接受讲授本科课程的任务。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各院(系、部)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将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要提倡并有计划地组织校内外知名教授为本科生开设各类学术讲座,努力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七、进一步维护本科教学资源,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各院(系、部)务必坚持本科教学基础性的原则,安排各类教学任务时,必须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确保本科教学的需要。因将教学资源挪作它用而影响到本科教学的单位,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否则学校将追究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学校各部门均应维护本科教不的有序稳定进行。在未向教学主管部门申报并获准之前,不得任意抽调担任本科教学的教师或本科生参加校内外的其他活动。

八、进一步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复合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

我校目前设有非语言类专业15个。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在我校的本科非语言类专业中实施用英语进行教学。作为全国重点外国语大学,我校要充分发挥语言资源优势,在双语教学方面做的更好一些。各院(系)要提高认识,采取积极态度,根据师资条件,先对一部分课程实施使用原版教材,并直接使用外语教学。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分步进行,但要列出进度表。学校拟每年拨款20万元设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用于引进原版教材、资助此类课程的课程建设、教学辅助材料的配备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

九、进一步加快教育技术网络建设和应用进程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和提高外语本科教学内容与质量,既是高等外语院校的传统,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弱项。我校要结合松江校区规划建设,努力突破“人才瓶颈”、“技术瓶颈”和“资金瓶颈”,加快校园网络建设,扩大建设电子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加强教学课件制作,加快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帮助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多科性、个性化地学习各类知识,争取在三年内有相当一部分主干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提高教学效率。

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学校的优良教风与学风是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各院(系)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严于要求、敢于要求,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禁考前泄题,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中的舞弊现象。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十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障体系

教务处和各院(系、部)要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制定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体系,加大管理的透明度,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与评估,保证教师、学生反映教学方面意见的渠道畅通,并得以及时的处理。

深入贯彻执行教育部4号文件,稳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是我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和教学单位应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抓好落实,做好工作,从而推动我校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优良的校风、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在2002年6月15日学风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首先我们教务处非常感谢各位在双休日来参加这个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我校的学风建设。关于学风建设,教育部2001发布的4号文件中的第七条专门做了详尽的叙述。文件指出“优良的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学校要排除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文件还指出学校的管理部门要严肃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尤其要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最近我们教务处在全校部分教师和学生中做了一次学风情况调查。他们对我校的学风建设都非常关心,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很中肯也很深刻。有的教师在问卷中说,“学风与教风是密切相关的。学风建设要从教师做起,教师严格,学生就不会松解。一个好的教师会带出一批好的学生。”有的教师说,“学校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学生道德的自律意识。”在学生填写的调查表中,有的学生说,“树立好榜样,表扬好学生,采取有效方法坚决杜绝考试违纪现象。”有的学生说,“加快课程改革速度,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加强考场监督力度,严惩考试舞弊者。”在调查中,教师和学生还反映了我校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这说明我校按照教育部四号文件精神抓好学风建设在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中是有良好基础的,是人心所向。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我们教务处和各院系多年来一直把学风建设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抓好学风考风建设,排除干扰,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严格处理违纪现象。

此外,我们对学生平时的学风情况也做了实地调查,包括大连西路校区和松江校区。我们发现学生在做问答卷时是很坦率的。如松江校区的学风调查情况,根据在学生中调查的反馈,进行早读的学生为78%,不做早读的为22%。学习效果好的为2%,一般的为76%,较差的为22%。认为教师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到位的,专业课为81%,公共课为65%,选修课为65%。认为考场纪律执行松懈的,专业课为2%,公共课为2%,选修课为5%。考勤执行方面,认为考勤记录反映真实情况的为57%,一般的为38%,认为考勤记录失实的为

正像教师学生在调查表中反映的那弱,我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在执行纪律方面依然存在不尽人意的情况。例如,由于执行学校制度不得力,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上学期考场作弊学生人数有所增长。另外上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总数也为平常的3.75倍。我校的学风建设的形势还是严峻的,不能掉以轻心。正如一位学生在调查表中讲得那样,“学校要切切实实地抓好考场纪律。否则与上外在社会上的名声不符。”

4号文件公布至今已将近一年。教育部对各校执行4号文件情况的调查也在进行之中。本周上海市教委就按照教育部的指示,调查了我校每年召开教学研讨会的具体情况,包括领导重视的程度、会议内容形式、会议的预期目标以及会后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也就是会议的实效。教育部的主管部门对各校的学风建设一直是十分注重的。每年在期末考试之前都发布通知,甚至于紧急通知,要求各校抓好考试纪律。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和目标很清楚,那就是通过本次会议,更进一步地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4号文件,通过本次会议,通过研讨,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更进一步抓好我校的学风建设、考风建设,就像教育部文件中指出的那样,在我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育部的领导在最近会议上的发言指出,“形成一个好的学风,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是全校上下一齐行动,这里既包括管理部门,也包括我们的教师。是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我在发言的开始所引用我校一位教师的看法就十分说明问题。这位教师说学风建设要从教师做起。在我们这次学风情况调查中,大连路校区的学生在谈到出勤率问题时说,“教师也要提高授课质量,你课上的好,教学内容有新意,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自然愿意上,出勤率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我们的学生着想,如果是换您坐在教室里,听一个教师讲一个半小时的课,他没有激情,照本宣科,罗里罗嗦,不得要领,我想您下次在上他的课也要考虑去不去的问题了。当然这里我们并不否认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无视校规校纪。在严肃纪律方面,根据我们的切身体会,有来自多方面的干扰。首先是有的部门或个别领导在执行纪律时下不了手,其次是来自多方的说情,再就是我们在执行纪律时手续不清。要避免这类情况发生的唯一方法就是严格执行校规,严格执行监考的各项有关规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各部门、各院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通过会后进一步认真地贯彻教育部的4号文件,把我校的校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到会和积极的参与,再次感谢各位对教务处工作的支持。

(教务处处长 刁会耀)

松江校区实施三项教学新举措初显成效

去年10月,松江校区开学伊始尚面临着教学设备未能完全到位等方面的困难。在校领导的精心指挥下,通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齐心协力,松江校区教学工作顺利运转,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校教务处积极贯彻校党委提出的“抓住新契机”的要求,从去年10月起在松江校区推出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等三项新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效应,得到师生们的肯定。

同学们认为,本科生导师制保证并增强了教师指导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有效性。经管学院一位教师反映,导师制的建立使学生很快也较顺利地完成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有利地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许多导师为了多与学生交流,放弃休息时间,没课也专门到新校区作指导;有的导师还主动要求将授课时间分散安排以便于和学生多多交流。

导师们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各学院的导师工作各具特色。英语学院一位导师总结出“三个结合”:学生与老师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一对一的指导相结合;教室与办公室相结合。西方语学院的导师队伍老中青结合,从三个方面展开导师工作:帮助学生调节自我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集体氛围;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大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的导师全部由青年教师担任,他们针对学生的个性“有的放矢”地开展辅导,并从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入手关心学生的成长。

据了解,校教务处在松江校区推出的选课制和网络化教务管理的新举措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各方反应良好,成效相当显著,师生们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赞扬。

(丁智勇)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我校“两课”教学的质量

一、10年来的工作和成绩

社科部成立10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依靠和团结全体教师和干部,努力紧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为“两课”的教学科研、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1)“两课”教学科研的主要成果

社科部成立的10年正好是我国经济转型,也是上外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教学管理体制、招生毕业分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10年。形势的迅速变化对“两课”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高校德育教育体系特别是“两课”课程设置的结构性调整。

1998年开始我校正式实施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的新方案。社科部所承担的课程也从最初3门,发展到6门必修课程。与此同时,社科部还承担了研究生的2门必修课程,还以不定期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校各层次各科类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的“两课”新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挤出时间精力进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社科部教师参加编写出版的教材共10部,10年中社科部教师(不包括退休、调离者)发表的各类论文共计40余篇、社科部编辑出版的论文集2部。教师参加编写或独立编著的著作5本,译著1本。其中有上海市和教育部的项目,有的获奖或获得有关领导部门好评。

(2)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

社科部成立后,在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建设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朝着新型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的方向发展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首先,教师人数减少,课程增加,�